轮子与大脑结合!复合机器人开启工业蓝海新时代


来源: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18 06:12:35

  在一家位于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工厂内,一台身高达到1.87米的复合机器人正在空荡荡的车间内优雅移动。这台机器人不同于以往传统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它拥有灵活的六轴机械臂和能够自主导航的移动底盘,每当机械臂运作时,都会发出“斯斯”电磁音效。

  这台复合机器人归属于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飒智”),这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的企业在七年多的发展历史中,从最初的两张桌子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平米的生产基地,不仅见证了汽车和新能源等多个制造业的巨大变革,也逐渐切入到了复合机器人这一崭新领域。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人工减少、智能化率提升以及柔性生产的需求为搭载“手、眼、脚、脑”的复合机器人提供了发展机会。

  在以上提到的汽车工厂水冷板车间,300台机床的密集架设下,26台来自飒智的智能移动作业复合机器人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协同作业,成为车间工作的“主心骨”。它们精准搬运零部件,从仓库提取毛坯件,灵活绕过障碍物,将其送到加工工位,然后再运出加工完成的零件,接着移动至下一个车间,保障了整个生产流程的高效与协同。

  从2018年起,飒智开始运营,至今已迈入第八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光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悄然变化。在以机械臂为代表的传统机器人中,其作业位置和功能往往是固定不变的,而传统移动机器人仅限于物料搬运,难以灵活适配快速变化的生产环境。

  然而,现代生产需求已朝着小批量、自动化和高灵活度转变,这就必须依赖于智能化、数字化和柔性化的生产力。“在工厂中,移动、作业、懂得如何操作”是飒智创始人张建政认为工人核心能力的三大要素。过去,机器人的发展已逐渐具备移动和简单操作的能力,但如今,生产场景的不断调整和扩展,需要机器人进行更加智能化的迭代。

  张建政指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的机械臂就已基本发展成熟并投入工业使用,而国内的速度相对滞后。” 复合的诞生恰好是对工业机器人一脉相承的延续。传统机械臂解决了单一操作问题,AGV(自动导引车)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则处理了运动问题,如何将“手”和“脚”结合起来并通过“脑”促进智能化是飒智的致力所在。

  在多样化的工厂和生产线上,机器人部署面临着挑战,必须要提供与场景高度耦合的产品,而非通过复杂多样的产品线供客户选择。因此,飒智的目标是面向特定场景而非单一行业。张建政的团队提炼共性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他们的产品涵盖机器人感知、导航、驱动等底层技术,同时在软件层面进行了迭代,借助芯片技术让机器人具备强大的多传感器数据处理能力。

  在商业模式上,飒智的解决方案如同搭积木,客户可依据需求选不一样的机械臂,视觉方案涵盖二维、三维、红外线和激光雷达等。在算法设计方面,飒智的机器人“大脑”以开源的Sage-OS操作系统为基础,搭载了视觉伺服、手眼脚协同作业、场景识别和自主导航等多重算法模块。他们在与客户沟通初期,会前往工厂进行现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正真适合的模块组合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再进行生产交付。

  与传统机器人制造商只出售硬件不同,飒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一整套基于底层核心技术的标准化产品与配套软件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与柔性化的产品,飒智能够契合不同的客户的真实需求,顺应市场转型的潮流。

  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仅让飒智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带动了长期资金市场的关注与投资。至今,飒智已完成四轮融资,资金总额达数亿元。鼎心资本合伙人潘涛在采访中提到,对早期的对工业机器人企业而言,重点是观察企业在具体场景的落地进展,结合创造价值的方式来看其商业闭环。对这些企业,技术、产品、商业与投资形成了一轮紧凑的飞轮,彼此相互依赖。他预计:到2025年,飒智的产量将达到1000台。

  飒智最新启用的总面积超过8000平米的新工厂,涵盖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及交付三大中心,其年产能力将提升至千套。

  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中国复合机器人年市场需求量将突破2000台,2025年将增至3000台。尽管这一速度惊人,复合机器人市场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数据表明,2024年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21.5万台。

  作为早期进入这一市场的先锋,张建政与飒智意识到市场对复合机器人的认知尚未全面。因此,他认为复合机器人并非仅是手脚的简单组合,而是在技术与算法的磨合上还需要一些时间。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复合机器人拥有更高的复用性,可以用一台机器人取代多个人工或机器人。

  目前,复合机器人市场主要参与者为机械手臂厂商、移动底盘厂商及第三方集成商。尽管行业中的供给仍不平衡,各类型企业在掌握行业需求之余,拥有多场景解决方案的能力更有可能是在未来脱颖而出。

  虽然行业仍处于蓝海阶段,但工业机器人的巨头们也纷纷向复合机器人市场探路。例如,ABB推出了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平台OmniCore,该平台结合了人工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及边缘计算极大的提升了机器人性能;库卡展示了引领行业的AI控制器,让机器人具备更高级决策能力;而安川机电则利用AI技术的MOTOMANNEXT机器人也展现出强大的自主判断能力。

  然而,复合机器人的技术难点仍然在于其导航技术与控制软件。国内工业机器人因起步时间的短暂和技术积累不足,亟需进一步实践前进。张建政透露,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发展机会丰富,抓住本土化团队服务价值是其战略的关键。在这一波工艺与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复合机器人将如何蜕变,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